第592章 我有家庭了(1/2)
“李总,我可以理解为,您这次来鹏城的目的,就是筹钱吗?”
办公室里,应萱萱冲李文博问道。
她,还有李文博项宗盛三人聊了一个上午,基本都围绕着鹏城这边的几家大型投资公司。
期间李文博反复追问了几家有海外投资背景的公司,特地询问了他们的重点投资项目。
很明显啊,李文博是冲着钱来的。
李文博也没否定“电子那边缺一部分市场资金。”
项宗盛试着说“李总,如果是为了筹钱,好几家投资公司都对咱们很感兴趣,西蒙也提出过可以注册国内公司,帮助咱们岳坪食品品牌化。”
帮助岳坪食品品牌化?
李文博心里翻了个白眼“这种话听他说说就够了,西蒙是个商人。”
明珠展会的时候估计西蒙就看出岳坪食品生产的多国口味泡面,如果加以营销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影响的话,会是多大市场。
不过李文博知道将来食品行业国内和国外会有很大的割裂。
岳坪食品将来会走外销这条路,但能走多远,他不看好。
应萱萱接过话去,低声说“李总,除去西蒙先生,其他投资公司也对咱们关注颇多,不过想要大额融资,还得靠食品方面的股权。”
“他们就想要稳赚不赔地买卖,也有脸叫风险投资?”
李文博叹了口气“行了,我了解的也差不多了,食品的股权我不可能再放了,之前为了融资已经把厂房和部分股权出手了,再继续出,风险太大。老项,有没有本地的、对罗湖熟悉的员工?”
“我!”
应萱萱自告奋勇,看李文博的眼睛扑闪扑闪的。
李文博干咳一声,表情有点复杂“还有其他的吗?”
“二工位的吴晓敢也是本地的,不过他不在罗湖住,没我路熟,李总,我在本地商圈里也认识些人,肯定对我更有用。”
应萱萱再次举了举手。
李文博能察觉到她对自己的那股仰慕情绪,多少有点怕被她缠上,就好像花朝月那样。
他讪笑了下,冲应萱萱说“咳,应主管……”
“叫我小萱就成,李总您客气了。”
“嗯,小萱,我那个、有家庭了你知道吗?”
李文博脸皮算厚的,说出这句话都有点不好意思。
项宗盛更是悄咪咪地端起杯子喝水,佯装看向别的地方。
“知道啊。”
应萱萱却傻乎乎地点了点头,好像没听出李文博的弦外之音,但说完见没人搭下茬,愣了一两秒后,意识到了什么。
随即,她俏脸猛地涨红,连忙抬起手来胡乱的挥舞“李总别误会,我对您没有那个意思,我只是单纯觉得您做企业很厉害,您是大企业家,我不过是个小职员……”
李文博这才松了口气“那就行,老项,业务正常做,不用拿北方的标准跟你们比。”
“谢谢李总。”
项宗盛笑了笑,就听李文博又问“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我是个一点头绪都没有的外地人,来鹏城要打听事情、散布消息,最好的人群是谁?出租司机?还是开餐厅的?”
“餐厅吧?”
项宗盛眨眨眼“李总,我也才来三个月呢。”
“那你觉得呢?”
李文博又看向应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592章 我有家庭了(2/2)
萱。
后者琢磨了一会才说“餐厅吧,上不都说店小二消息最灵通吗?”
李文博一拍脑袋,有点头疼,这姑娘在工作上很有热情,但生活常识还是差了点,不够接地气。
李文博初来乍到,也不知道哪些人消息最灵通,所以才想问这俩。
结果这俩一点帮助都没有。
心里苦笑一声时,项宗盛突然说“对了李总,我听人说过,这边有几家会员制的会所,关系网挺深的,四通八达。消息估计能挺灵通,不过这种会所,一般是当地地头蛇建的。”
李文博眉头一挑,问“不会是张华那种地头蛇吧?”
“张华那种?”
项宗盛眨眨眼“不是,张华家里人是体制里的,哪敢啊,一般都是以前当地的流氓头子和商会人合作建的,具体的我也不清楚。”
李文博对此倒是不惊讶,问“那罗湖附近的会所,也是流氓头子建的?”
“这我就不清楚了,人家是会员制,我又不常去。咱们这边我倒是知道有个地头蛇叫豹哥,罗湖那边不清楚。小萱不是熟悉罗湖吗?你知道吗?”
项宗盛把问题抛给了应萱萱,后者眨眨眼“啊?”
很傻很天真的样子。
看来是不知道了。
本来鹏城自从十年前规划后就管理的很严格,那些地头蛇即使有,也只会藏得更深,而不像澳港那边的古惑仔那样,横行霸道的。
应萱萱从小生活的家庭也还不错,接触不到社会的阴暗面。
“那就先去罗湖再说。”
说着,李文博起身把桌上那些资料整理下拿好。
项宗盛也赶紧站起来送他,又让应萱萱暂时担任李文博在鹏城的助理。
“李总,咱现在去罗湖哪?我给你当司机。”
见应萱萱兴冲冲的,估计还以为李文博要搞什么营销计划呢。
她看过李文博的发家履历后,对这个还小自己几岁的年轻人特别崇拜,也很希望能亲手能参与一次岳坪集团的营销活动。
李文博没打搅她的兴致,说自己就是来宣传宣传骗人的,而是反问“罗湖最热闹的饭店在哪?我们先去吃个午饭。”
“好。”
应萱萱快速点点头。
三十分钟后,两人停在一家三层酒楼下。
这里装修很是复古,李文博进来后也没着急点餐,先从楼下买了几盒好烟,这才上楼找了个靠窗、热闹的座位,坐下后让应萱萱随便去点点,自己则竖着耳朵听着周围的谈话声。
现在是下午一点半,已经错过了大部分普通人的饭店。
这个点吃饭的一般都是比较闲的,不乏做生意的小老板,有聊家长里短的,也有骂街的。
不过李文博还是从嘈杂的声音中,听到了几句有用的。
“我听说又有船翻在公海里了,里面全是钢材,运往东洋的。”
“那货运不得赔大了,一船的钢材得多值钱?”
“这算赔啥,内陆不是通货膨胀吗?听说通州有个哥们从咱们这进海蛎子去通州卖,赚大发了!一天几百箱几百箱地卖。”
“胡扯呢,通州离咱这多远?”
这些人聊的也是天南地北,乱七八糟,但无一不是生意上的事情。
李文博闻言凑到了那桌前“几位老板,聊得挺热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