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冉闵大帝 > 第102章 桓温索要汉阳

第102章 桓温索要汉阳

邺城之内,军民正在打扫战场。

随着襄国人马撤退,一场生死存亡的危机终于解除。

此番邺城攻防战,

襄国大军损失大半,石祗的实力大大的被削弱了。

危机已除,

苻飞率领秦国的人马回到了潼关,而东晋大将殷浩奉大将军司马昱之命也折返柴桑。

邺城围城之危虽然解除了,可是冉闵碰到了一件糟心事。

由于东晋派兵,解救了邺城之危,

于是过了没多久,便又遣使来邺城,要求冉闵把汉阳之地割让给司马晋室。

汉阳,乃是荆襄九郡的门户,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东晋之所以想要汉阳,就是防止冉闵做大之后,以汉阳为根据地,南渡长江入侵晋室。

可以说,东晋讨要汉阳,颇有战略眼光。

其实,东晋的小皇帝司马聃不过五岁,他哪里有什么谋略。

完全是大司马桓温出的主意。

桓温虽然和冉闵私下交情不错,当初更是让手下周成和苏彦领兵两万,支持冉闵北伐邺城。

现在石遵、石鉴都死了,冉闵已然成为邺城之主,

在桓温看来,冉闵做大并非是好事,是时候让冉闵拿出一些占据的地盘回报司马晋室了。

况且司马晋室虽然偏安江南,但是依然是天下共主,

按照法统讲,中原的地方,那也是晋朝的天下。

这次大司马桓温派往邺城的使臣,更是天下有名的才子,王羲之。

王羲之才华横溢,少年时便凭借书法名满天下,

现在在司马晋室,官居长史一职。

王羲之来到邺城,把晋室索要汉阳的信函呈给了武德王冉闵。

冉闵一看,信函落款处,有桓温的签名,不由得有些犯难。

如果单是司马晋室的皇命,冉闵一定会拒绝交出汉阳,

可是信函有桓温的亲笔落款,看来这是他在向冉闵讨债了。

桓温啊桓温,

冉闵不禁在心里暗暗骂道:你不愧是一代权臣,为了晋室的利益,完全不顾你我的私交和盟约。

没办法,这就是政治。

在巨大的政治利益面前,没有任何私交可言。

因为,当前的晋室,小皇帝暗弱,朝局掌控在大将军司马昱、大司马桓温和太师褚裒三人的手里。

这个褚裒,就是当今太后的父亲。

太师褚裒、大将军司马昱是 一伙,他俩联手对付权势熏天的大司马桓温。

殷浩领兵解救邺城之围,是奉大将军司马昱之命,因此功劳自然算司马昱的。

可是这次解救邺城,司马晋室并没有得到半点好处,相反还死伤了不少人马,因此赚了个名声,却没捞得实惠。

桓温多聪明,当即便以大司马的名义,上书朝廷,要求派出使臣向冉闵索要汉阳。

如果索要汉阳成功,那桓温在东晋的权势将更无人可比。

冉闵欠着桓温的人情,很难拒绝他的要求。

于是先将王羲之安排馆驿住下,然后把军师韦萧和法饶大师找来。

冉闵把桓温索要汉阳的信函交给两人,

韦萧和法饶看罢,纷纷摇头道:“王爷,这汉阳乃是荆襄进入中原的门户,万万不可交出去啊。如果汉阳交给晋室,他日一旦和我们交恶,邺城必将腹背受敌。”

闻听韦萧和法饶之言,冉闵沉思半晌道:“两位说的有理,不过汉阳虽重,可晋室乃天下共主,我冉闵无王霸之心,这汉阳还是交给桓温便是。”

“王爷!”

听完冉闵之言,韦萧跺脚道:“王爷有意示好东晋,可是司马氏和桓温恐怕不会容下你这个武德王呀!”

“这....”

冉闵有些犹豫,可是他考虑再三后说道:“桓温有恩于我,我当以汉阳为报,全他在晋室的威名。若他日有负于我,我冉闵必定复夺汉阳,兵渡长江!”

此时法饶也说道:“武德王英雄盖世,取信于桓温也好!当前襄国还未攻下,石祗还未臣服,不宜和司马晋室结怨。可先将汉阳暂交给桓温,待荡平中原之后,再做计较!”

韦萧一听,法饶说的有理,便不再阻拦冉闵。

于是,到了第二日,冉闵召见王羲之,

亲笔写下公文,同意将汉阳交给桓温。

邺城之内,军民正在打扫战场。

随着襄国人马撤退,一场生死存亡的危机终于解除。

此番邺城攻防战,

襄国大军损失大半,石祗的实力大大的被削弱了。

危机已除,

苻飞率领秦国的人马回到了潼关,而东晋大将殷浩奉大将军司马昱之命也折返柴桑。

邺城围城之危虽然解除了,可是冉闵碰到了一件糟心事。

由于东晋派兵,解救了邺城之危,

于是过了没多久,便又遣使来邺城,要求冉闵把汉阳之地割让给司马晋室。

汉阳,乃是荆襄九郡的门户,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东晋之所以想要汉阳,就是防止冉闵做大之后,以汉阳为根据地,南渡长江入侵晋室。

可以说,东晋讨要汉阳,颇有战略眼光。

其实,东晋的小皇帝司马聃不过五岁,他哪里有什么谋略。

完全是大司马桓温出的主意。

桓温虽然和冉闵私下交情不错,当初更是让手下周成和苏彦领兵两万,支持冉闵北伐邺城。

现在石遵、石鉴都死了,冉闵已然成为邺城之主,

在桓温看来,冉闵做大并非是好事,是时候让冉闵拿出一些占据的地盘回报司马晋室了。

况且司马晋室虽然偏安江南,但是依然是天下共主,

按照法统讲,中原的地方,那也是晋朝的天下。

这次大司马桓温派往邺城的使臣,更是天下有名的才子,王羲之。

王羲之才华横溢,少年时便凭借书法名满天下,

现在在司马晋室,官居长史一职。

王羲之来到邺城,把晋室索要汉阳的信函呈给了武德王冉闵。

冉闵一看,信函落款处,有桓温的签名,不由得有些犯难。

如果单是司马晋室的皇命,冉闵一定会拒绝交出汉阳,

可是信函有桓温的亲笔落款,看来这是他在向冉闵讨债了。

桓温啊桓温,

冉闵不禁在心里暗暗骂道:你不愧是一代权臣,为了晋室的利益,完全不顾你我的私交和盟约。

没办法,这就是政治。

在巨大的政治利益面前,没有任何私交可言。

因为,当前的晋室,小皇帝暗弱,朝局掌控在大将军司马昱、大司马桓温和太师褚裒三人的手里。

这个褚裒,就是当今太后的父亲。

太师褚裒、大将军司马昱是 一伙,他俩联手对付权势熏天的大司马桓温。

殷浩领兵解救邺城之围,是奉大将军司马昱之命,因此功劳自然算司马昱的。

可是这次解救邺城,司马晋室并没有得到半点好处,相反还死伤了不少人马,因此赚了个名声,却没捞得实惠。

桓温多聪明,当即便以大司马的名义,上书朝廷,要求派出使臣向冉闵索要汉阳。

如果索要汉阳成功,那桓温在东晋的权势将更无人可比。

冉闵欠着桓温的人情,很难拒绝他的要求。

于是先将王羲之安排馆驿住下,然后把军师韦萧和法饶大师找来。

冉闵把桓温索要汉阳的信函交给两人,

韦萧和法饶看罢,纷纷摇头道:“王爷,这汉阳乃是荆襄进入中原的门户,万万不可交出去啊。如果汉阳交给晋室,他日一旦和我们交恶,邺城必将腹背受敌。”

闻听韦萧和法饶之言,冉闵沉思半晌道:“两位说的有理,不过汉阳虽重,可晋室乃天下共主,我冉闵无王霸之心,这汉阳还是交给桓温便是。”

“王爷!”

听完冉闵之言,韦萧跺脚道:“王爷有意示好东晋,可是司马氏和桓温恐怕不会容下你这个武德王呀!”

“这....”

冉闵有些犹豫,可是他考虑再三后说道:“桓温有恩于我,我当以汉阳为报,全他在晋室的威名。若他日有负于我,我冉闵必定复夺汉阳,兵渡长江!”

此时法饶也说道:“武德王英雄盖世,取信于桓温也好!当前襄国还未攻下,石祗还未臣服,不宜和司马晋室结怨。可先将汉阳暂交给桓温,待荡平中原之后,再做计较!”

韦萧一听,法饶说的有理,便不再阻拦冉闵。

于是,到了第二日,冉闵召见王羲之,

亲笔写下公文,同意将汉阳交给桓温。